在豪贤路豪贤路小学正对面,有一条长300多米,宽3米的街道,入口处一英石板分明地刻着“芳草街”三字,而街道另一边则直通中山四路农讲所和广东省实验中学。街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,就是芳草街48号的“内部控制文物保护单位”——区家祠。1994年,祠堂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豪贤路上的芳草街入口
离街口200至300米就系区家祠大门入口
区家祠大门,门后的那片空地,曾是绿树成荫的芳草街小学操场
区家祠堂是清代的建筑,又名林石家塾,为纪念岭南区姓七世祖、唐朝御史区册而建,早年系族人子弟读书之用。后来这里做了海珠书院,祠堂里面是学堂,祠堂前空地旧时是池塘,四周种着许多花草大树。1949年芳草街小学成立,区家祠的东西厢分别成为了学校饭堂和教室,往后小学教学楼建成,池塘渐渐被填平,铺上了英石板的空地成为了小学的操场,并留下了几棵十多米高的老树以作遮阴之用。在上世纪90年代,祠堂的主屋成为了一间印刷厂的厂房。2001年芳草街小学并入豪贤路小学,印刷厂搬迁,老树也被迁走或者倒掉,只剩下一棵长在那舞台之前。2006年,这个祠堂的古物建筑部分被出租,成为了一间餐馆(即原豪贤路25号的大宅门酒店),2009年收回。经过修缮初步恢复到目前现状。
门前梯级上的石雕
豪贤路25号(即区家祠堂)原“大宅门”酒店门面,现在重新修整过了,已经见不到当年大红灯隆高高挂的情景了。
但愿区家祠堂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,早日修缮恢复,成为一处宣传广州人文历史景观的好地方呵!
评论